首页 > 科幻灵异 > 互身 > 地底迷程 第四十八章

地底迷程 第四十八章(1/2)

目录

石壁上离奇现出门洞,既没人惊呼,也没人庆贺。我转过身,见四个人像是全都惊呆了。过了会儿,老谢嘴里才冒出一句:“居然成功了!”

“这是什么机关,未来科技”我问老谢。

“对,未来科技。”他愣愣的答道。

“能不能说说,你是怎么判断的”沈新好像还有点不敢相信。

“如果它是一幅图,那么只需要确定下笔顺序。”

“一幅图。”沈新自言自语的说。

“接下来,我们该做什么”我看了看那道“门”。

灯光照射下,门洞里面乱石叠嶂,却也是条通道。跟外面的石壁一样,通道里的岩石也是黑色的,但并非一整块,而是一根根光滑的条石。这些条石交叉错落,看上去没什么规律,却刚好留出了能过人的空隙。

“真不敢相信,这是条活洞。”老谢说。

可能是怕我们没听明白,他又补充解释了“活洞”的意思,但我仍听得莫名其妙。“你是说,这是个机械装置,这些石块会移动”我问。

“是的,”他吞了口唾沫说,“这是种古老的机械装置,只有传闻,没想却真实存在。它的机关十分复杂,动力来源也成谜。”

“动力来源,会不会跟水有关”

“这也是我的猜测。”

“假如在通过时,它忽然动起来会怎么样”

“如果启动,整个过道就是台绞肉机,里面的人会被辗轧成肉泥。”

“肉泥”我情不自禁想了想那情形,“那还是不要进去了。”

老谢没做声了,可能也在考虑这个问题。但沈新这时好像已经从震惊中清醒过来,她恢复了镇定和勇气,用显得十分坚毅的语气说:“各位,勇士们,现在请听我说,谁也不知道这一步迈出去,会有什么结果。但我们多年的准备,好不容易才等来这个机会,既然大门已经敞开,还犹豫什么呢。”说完,也不等我们表态,她举着探灯,率先走了进去。

两个小伙子也不甘落后,随着紧紧跟上。老谢转过头,刚想开口,我一巴掌拍在他那宽大结实的肩膀上,还顺便往前带了一下,把他险些拉个趔趄。他哭笑不得的望着我,跟着我往里走。

可能是担心那些交错的“条石”突然启动,像绞肉馅一样将我们活生生切碎,这段不过四五十米长的路,竟走得我一头汗。终于走出通道,四周再也不见有“条石”,我才长舒了一口气。

通道后面,是一个巨大石窟。

因为里面空间太大,为了方便观察,小武和阿毛打燃了两支冷焰火。明亮的光焰下,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呈现在眼前。

看来,谢老爷子所说的祭殿,就是这里了。

里面空间阔绰,等分为四边,每边长不下五十米,高度也有三四十米,犹如巨大的立方体。无论墙面还是地板,都如同浇筑而成,就连顶上也十分平整,跟打磨过一般。环顾四周,石窟整体构造简单质朴,只有笔直的线条。令人惊奇的是,如此宽敞的空间,竟没有一根石柱承重。

跟通道一样,这里面也是由那种乌黑发亮,坚硬的岩石构成。不过,这里的岩石表面有流沙般的灰色石纹。那些漂亮的石纹固定朝着同一个方向,就像是被水流冲刷形成的。

“这是神迹。”老谢轻声念叨着。

老谢口里的神迹里并非空无一物。从我们出来的口子到石窟地面,还有十余步台阶,下去后,首先是一个熟悉的建筑——水井,因为水面较高,井口又显宽大,所以那口井看上去更像水池。按水面宽度,井的直径约有三米,边上围着一圈不高的石台,台面又平又宽,大约有将近一米。下了台阶,我们走到井边,跨上石台,探着身子,举着灯朝水里看。那水青幽幽的,本是十分清澈,可能因为光照太强,水面反光,显得珠光朦胧。

有了南鱼洞的经验,不用

细看,也知道这口井深不可测。

紧挨着,在水井后面不远,地上是一个方形大坑。大坑呈斗型,每边长度十余米,深度约有三米,四边皆有层层阶梯,底部面积大约有三十平米。四条边的中央位置,各有一个拱形洞口,有一米多高,像是现代体育场上供观众进出的通道。如果蓄上水,这个大坑很像尖顶观山洞里那个鱼池的缩小版。大坑底部有五个圆形窟窿,最大一个直径不小于一米,位于坑底正中,其余四个略小,分别位于四角。中间那个窟窿外围,对仗分列着四根灰白色弯刀形柱子,粗细与我小腿相当,就像四根尖利的獠牙,拱卫在窟窿口上。

石窟内共有两个出入口,彼此相对。对面那个口子不知又通往何处。

经过石坑,我们自动绕成两行,一左一右,以便于进行观察。两个小伙精神很好,听从了老谢安排,跳下去用手抚摸那两两相对的四根“獠牙”。我没跟着下去,就站在上面看。对面的老谢和沈新也没下去。过了一会儿,老谢问那东西是什么材质。小武说是石头,但阿毛认为是骨头,是象牙。沈新似乎对那东西是由什么做的不感兴趣,只是看着。老谢抬起头,望了望我这边。他的脸被火光映得红扑扑的,看起来很兴奋。

“跟这里相比,南鱼洞古墓就是小巫见大巫了。”我知道他要说什么,于是先开口道,“老谢,你说是不是”

“没错,我正想跟你说呢。”

“沈小姐,这里是我们要找的目的地吗”我又问沈新。

本来我以为她肯定要说是的,可她却没搭理我,而是转身朝前走了,还把小武和阿毛叫了上来,“快,别耽搁,我们时间可不多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